库存问题一直是困扰服装企业的一个大问题。有仕做服装生意的张先生不仅解决了库存问题,还依靠这些库存获得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流通资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将上个季度未卖完的服装抵押到典当行,获取流通资金,并马上购置应季服装,这样不仅使闲置的衣服有了用武之地,更使他盘活了资金,拓展了业务。张先生同典当行的缘份是偶然、个别的呢,还是可以推及更多的服装企业呢?典当行是否已成了服装企业的“融资行”?华夏典当行的郭总告诉记者,现在的确有服装企业将上一季服装抵押到典当行,迅速集聚更多资金,促进了企业良性发展。
典当行变成“急救站”
华夏典当行的郭总告诉记者,现在典当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消费型典当,一种则是投资型典当,前者以个人行为居多,后者则多发生于中小企业。消费型典当历史较长,行为也较频繁。1987年新中国出现第一家典当行,当时,冰箱、电视等家用电器及黄金首饰是典当主流。1999年后,家用电器典当逐步稀少,典当黄金的人也逐渐减少,人们多到典当行来典当名表、钻戒、白金等饰品以及数码相机等贵重物品,甚至有人将汽车也押在典当行,越来越时尚的人们使得典当行也愈发时髦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愈发活跃,中小型私有企业越来越多,典当行投资型典当业务得到了一定发展。据华夏典当行的郭总介绍,北京有些较有名气的企业都来典当行做过典当。金马典当行管业务的杨小姐告诉记者,有些合资企业,所有资本都投入生产了,外资定期汇入国内,由于外资汇人国内再转换成人民市有一个时间周期,国内现有资金便出现周转困难,于是它们便找到了典当行,轻松地渡过难关。
近些年,服装行业发展较快,中小服装企业逐渐增多,然而库存给中小服装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企业需要寻求一种较好的融资方法,而典当行也要积极拓展业务。双方的相互需求,产生了吸引力,服装企业库存的服装也走进了典当行。
服装是季节性很强的商品,上一季太多的存货会直接影响下一季商品的资金运转,处理不好,对中小服装企业是一大灾难;而且每一季的服装都会在上一季度末期就上柜台,而且谁先上,谁就容易抢占商机,这就要求服装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要快。用闲置的存货在很短的时间里到典当行换取可供企业使用的资金,对中小服装企业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郭总举了一个服装企业利用典当行融资的例子:前年10月份,有位服装商用夏季未卖完的男士t恤做抵押,换取现金又继续做生意,第二季4月份将服装全部赎回,其间他还赎了一部分,这样可以少交手续费。
看来有了典当行这个“急救站”,还真能为中小服装企业省不少心。
典当行考验服装企业成信
将过季的服装押在典当行换取一定的流通资金,对服装厂商而言的确是件美事,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阜昌典当行的肖主任谈到,如今人们对服装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那些过时的衣服根本无人问津,有些服装商将过季的服装拿到典当行典当,收取了典当金便再也不露面了,那批服装便成了死档,典当行也无法处理,严重损害了典当行的利益。考虑到服装市场行情变幻莫测他们便不再受理成批服装的典当业务,但允许裘皮大衣之类高档服装的典当。
华夏典当行目前虽然还没有完全拒绝该业务,但郭总也强调他们在对成批服装典当这方面会慎之又慎。
由于服装企业的信誉问题,典当行不敢轻易接受库存服装的典当,使得原本能使服装企业和典当行实现双赢的库存典当变得越来越脆弱。
如果说,致使典当行慢慢地对服装企业关闭库存典当的大门是某些企业的信誉问题,那么改变服装企业面对典当行时不诚信的态度就变得很重要。失信于人会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来越窄,服装企业若能将面对消费者时的诚信经营运用到处理与典当行的关系上,中小服装企业的融资道路就会更广阔,两个行业也能实现共同繁荣。
2001年8月,国家经贸委出台的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中,允许进行房产和股票抵押,这无疑给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道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士投身到典当行业中,据说,2003年经贸委批准了114家新的典当行和4家分支机构,北京新批了17家。对于中小服装企业来说,典当行业的兴盛无疑使中小服装企业利用典当行融资的道路更为开阔。服装企业只要破除了“穷死不典当”的观念,并能在典当行中树立更诚信的形象,就一定能为自己在典当行的融资找到更多的机会。来源:中国品牌服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