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技术 » 服饰经营 » 时尚界有关“抄袭”的四个别名

时尚界有关“抄袭”的四个别名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04-14 潮流指数:1636 发布人:品牌服饰

  要界定时装设计是不是抄袭太难了。音乐创作尚有所谓“8小节以上雷同”算作抄袭的基本规定,时尚界闹腾了这么些年,在“抄袭”这个问题上却还是暧昧不清模棱两可。

  上个月,我的一个设计师朋友在微博上喊话,说国内某著名男装设计品牌抄袭了他的作品,还拍下对比照片来做证物。

  事情闹得不大不小,“圈里”人士也讨论得热火朝天,观点无非以下几种:一、被指名的品牌哪款设计不是抄名家,你能被抄到应该倍感荣幸;二、品牌无耻,中国设计无望;三、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时尚界抄来抄去,本来就是常态。

  这个本来也算是行业丑闻的事件,在两天之后就偃旗息鼓了。时尚媒体视而不见,涉案各方也鸣金收兵了。朋友私下里告诉我––对方已经打来电话道歉,相关产品将立即撤柜,被发现抄袭多款设计的主创设计师将被严肃处理。如此而已。没有更多明确的交代,所谓的严肃处理,很可能也就是按照“内部”事件处理,低调解决。

  朋友开始有些义愤填膺,不过细想下,这事儿原本也没法严肃处理。毕竟,要界定时装设计是不是抄袭太难,太见仁见智了。音乐创作尚有所谓“8小节以上雷同”算作抄袭的基本规定,时尚界闹腾了这么些年,在“抄袭”这个问题上却还是暧昧不清模棱两可。

  比如前段时间发生在法国版《Vogue》主编卡琳·洛菲德(Carine Roitfeld)与时装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之间的纠纷。先是前者被后者拉入秀场黑名单,传说是因为Carine向Balenciaga借了一款大衣拍照,事后却没有立即归还,不久Balenciaga就发现对手品牌Max Mara的成衣中出现了十分类似的设计,盛怒之下的Balenciaga立刻就跟法国版《Vogue》及Carine Roitfeld本人划清了界线。无论真相如何,两者的尴尬都显而易见,Balenciaga因为缺乏证据,根本无法指责Carine及Max Mara是在进行抄袭;而另一方面,Carine也无法提出反面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事实上,在任何行业,富有创造性的天才永远都是少数,大部分人干着的工作多少都带着抄袭他人成果的痕迹。在时尚行业,尤其如此。人们还为此列出了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名目来洗清“抄袭”嫌疑。

  第一种:借鉴

  时尚圈一直有个未能被解释的谜题,那就是设计元素明明千变万化,为什么最重要的那几个设计师总在同一季选择一些完全相同的创意?时尚真人秀节目《Project Runway》中评委给选手的建议也许可以作为一部分解答:“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除了拥有过人的设计天赋,时刻关注流行趋势也是必备的技能。”可见时尚领域,借鉴学习本身就归属设计的一部分。

  问题在于,借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作抄袭?最近几年最明目张胆的“借鉴”案例,当属Marni对Prada的亦步亦趋。同为意大利品牌,基本上Miuccia Prada在秀场上玩出什么花样,下一季的Marni就会照单全收。前不久Alexander Wang与其好友Balmin设计师分别推出破洞衫,相似得让大家怀疑两人是不是共用一个脑子。且不说这是否是他们计划内的刻意为之,如此粗暴的创意雷同,本身就是和消费者开的大玩笑。

  第二种:复古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每年的时装周都搞得轰轰烈烈,内行关注的却只是面料选择、剪裁技巧、制版工艺等等有没有革新性的突破––这些细节才是行家的 。然而技术和艺术创新的任务如此艰巨,绝不足以支撑起每年两季外加高级定制的时装秀。

  设计师们能做的,除了满世界拼命找灵感。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莫过于回顾过去,向前人取经,把曾经大热的流行元素从旧书堆里翻出来,稍微改头换面,又重新推向市场。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时尚陷入了几年一轮回的怪圈––如果你有什么过时的衣服,千万别丢掉,再过几年它一定会再次流行。

  第三种:高街Hi-Street

  与其说高街品牌抄袭大牌设计不是一天两天,不如说高街本身就是在漫长的品牌抄袭史上发展出来的。

  西班牙高街品牌Zara在其最新发布的产品图册中,有两件连衣裙,分别以小猫和燕子为图案。就连不怎么明眼的人也会发现,无论图案还是配色,它都像极了Miu Miu才刚刚在秀场上发布的系列作品。面对一片质疑声,Zara回应道:“我们是从时装秀T台上获得的灵感,可不是成品抄袭。”

  H&M、Zara、TopShop……,这些品牌的分析师占据着秀场前排的黄金位置,两三周后就将深得各大设计师精髓的相似产品推向市场,比大牌早上六个月不说,价格还出奇便宜。这样的现象,普通消费者自然是不会抵制的,而“被高街”的大牌除了叫苦不迭,也只能束手无策。一方面技术上很难界定这些是否构成侵权,那么多相似产品需要一件一件告下去,可是件苦差事。另一方面,谁知道他们自己又是从什么地方借鉴了哪些元素呢?

  第四种:山寨

  不用去各大城市批发市场,单是翻开八卦小报,一件件山寨礼服都可以把你刺得眼睛生疼。刘亦菲的山寨礼服事件牵扯出一大批“涉案”女星,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除了批发市场屡见不鲜的水货A货超A货,中国的整个服装设计界都无法跟抄袭撇清关系。为刘亦菲制作山寨礼服的樊其辉也算制版名师,他承认许多大陆明星都拿着秀场照片找他仿制礼服,却不承认自己做的事情是在抄袭。

  所谓山寨,其实是美其名曰,多半是原样抄了人家国外的设计,再画蛇添足加点累赘,一切好像就名正言顺了。比如著名的“春晚唯一指定礼服”玫瑰坊创办人郭培,算是“国家级”著名设计师了,但她的设计总是“很不凑巧”地撞在Dior、Jean Paul Gautier、Valentino好几年前的刀口上,原因到底是什么,别问我,自己想答案。(新浪网 作者:Chris Tang 时尚观察人)

发表时尚界有关“抄袭”的四个别名的评论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