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时尚潮流 » 流行前线 » 改良旗袍轻松穿进办公室

改良旗袍轻松穿进办公室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04-14 潮流指数:1873 发布人:品牌服饰

  上世纪20年代,旗袍仍然比较宽大,保留更多旗人之袍的风

  源流:旗人之袍

  旗袍,顾名思义,原为满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满清入关,汉族妇女也逐渐接受旗袍,发展日久,汉化了的旗袍也成为中国妇女普遍的日常服饰。近代《民国服制条例》中甚至规定“正装”:男装,长衫马褂;女装,旗袍。到五四时期,蓝布旗袍的青年女学生,几乎是一个时代中国女性的形象代表。 宋庆龄的大部分照片上,穿着的都是各种款式与面料旗袍。说旗袍是近代中国妇女“国服”丝毫不为过。

  经历几十年的沉寂,旗袍在21世纪再度时髦起来,更多大胆的设计被运用到旗袍之上

  重生:新旗袍风格

  上世纪50年代后,社会政治的种种因素,旗袍逐渐淡出女性的衣橱,在民间几乎绝迹。而1978年以后,社会文化开放,人们总是先对新鲜的西方事物着迷,牛仔裤、迷你裙、吊带衫走俏街头,制作粗劣的旗袍似乎沦为饭店迎宾小姐的制服。

  直要到了21世纪,一方面是人们回归传统寻找民族自信,一方面又因为《花样年华》等等机缘,旗袍才重新受到重视,亦重回时尚的舞台。

  旗袍的特征亦提供给设计师中式元素,化入西式礼服的设计中

  设计师闻红:旗袍能穿着去坐地铁吗?

  曾为apec领导人设计唐装的上海设计师闻红,和两位设计师高春明、一慧一起,复原从清末民初开始百多套旗袍,共同撑起这台“海上花”。她对旗袍“镶、嵌、滚、宕、盘、贴、绣、绘”的传统技艺颇有心得:“旗袍是精致手工的集成,一般的手工旗袍至少有三五千针,而精致些的不下六七千针,如此道道工艺、针针细缝,才是旗袍的精髓。很多工艺光在t台上看模特穿着走,其实是感受不到的,光是一道滚边的工艺,便可以有无数变化,妙处都是细节。”

  这种手工精制的传统,当然敌不过大工业的制衣流水线,错过了大工业那班车,旗袍现在重归时尚前台,只有乘了高级订制的东风。不过,闻红并不认为这是旗袍唯一的路:“现在旗袍只有在婚礼、派对的场合人们才会想得起,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就是普通妇女最日常的穿着。”

  那么,穿着旗袍坐地铁?为什么不呢?旗袍的生命力就在不断变化,从宽幅大袖到短至膝上,只要连身、立领、两片襟不变,旗袍总是旗袍,旗袍总是最能衬出东方女子温婉的性感。闻红正在尝试运用一些更现代的剪裁方法与面料来制作旗袍:“严谨正式如西装,今天都能有那么多时髦的变化,旗袍真正复兴,一定要适应今天的生活方式,作为设计师,这是最有意思的题目。”

  到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化催生的改良旗袍更贴合身形曲线,成为最时髦的中国式时装

  蜕变:海派旗袍

  在上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成为东西交融的海派文化的独特造物。得西风之先的上海女子,开始尝试将传统旗袍按照欧美风尚改造,原本宽幅大袖,缩短了长度,掐细了腰身,曲线之美大胆表露,除立领、斜襟、盘扣、边衩之类旗人之袍的核心元素,海派旗袍在剪裁、质地、装饰上都大异其趣。

  电影工业在上海的发展,造就周璇、阮玲玉、胡蝶等等一批红极一时的女明星,她们也是中国最早的“时尚icon”,她们在电影里所穿着的旗袍短之一寸,街上的上海女子便立即跟上风潮。

  旗袍的不断变化,总是对应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上世纪20年代,妇女解放方兴未艾,蓝布旗袍成为激进女青年的制服;30年代,旗袍款式的变化,对应着欧美流行文化的大规模输入,制作上多采用西化处理,面料也由于纺织品的大量进口而极为丰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难的严峻局势,亦让人们无暇它顾,旗袍也以简单实用为尚;而在上海畸形繁荣的孤岛时期,旗袍则越来越短,摆线从小腿上部移至膝盖之上。

发表改良旗袍轻松穿进办公室的评论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