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内新闻 » 汉派服装呈现两极发展态势争做女装界NO.1

汉派服装呈现两极发展态势争做女装界NO.1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0-03-23 潮流指数:961 发布人:品牌服饰

    具有30多年历史的汉派服装再遭市场冲击:因未完成商场的最低销售目标等原因,约10个品牌去年被武汉广场清退。

    7日武广楼层导购牌显示,该商场女装约120个品牌,汉派服装仅有太和、元田、红人、名典屋、佐尔美等8个,且专柜面积比主力品牌小,柜台位置也较偏僻。去年6月汉派在该商场至少有16家。

    武广总经办高级经理骆菲透露,为提升女装品牌档次,对汉派进行了压缩,具体数字没有详细统计,应该有上十家。企划主管徐萍很无奈地表示,被撤出的原因主要是业绩不达标,她举例说,商场规定一些品牌一年必须完成300万元的销售目标,“就像高考,没过线我们也没办法”。

    对被清退一事,武汉服装商会秘书长李群宝等业界人士的评价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本地外地品牌一视同仁,因故调整很正常,这也是汉派提升品质的一个好机会。

    销售业绩不敌外来品牌,一年难完成300万元的销售目标

    汉派服装遭遇武广“清退门”

    日前,具有30多年历史的汉派服装遭遇市场冲击:因未完成商场年300万元的销售目标,约10个品牌去年被武汉广场清退。

    这场“清退门”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记者进行一番打探。

    6家一线大商场,汉派身影寂寥

    我市现有1600多家服装企业,品牌企业40多家,其余均以批发企业为主。记者调查市内6家大商场,汉派服装身影寂寥。

    在大洋百货江汉路店,仅有菲炫、钡珂、名典屋、LEAF、圣塔利亚、维拉德桑、安室 惠等7家“疑似汉派”,其中圣塔利亚吊牌标注武汉和上海“联合制造”,另6家则是“国际品牌,武汉经销”。

    王府井百货的汉派和“疑似汉派”有十家,其中一半品牌分别是与意大利、美国、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混血儿”。

    武汉国际广场、新世界国贸店,女装专柜均未发现“汉派”。

    群光广场汉派和“疑似汉派”女装有维拉德桑、邦珈、名典屋、佐尔美等6家。

    湖北服装门户网站百衣网总经理徐斌介绍,该网站去年启动了湖北服饰品牌榜中榜调查,吸纳具备一定条件的主流品牌进入海选。候选条件是必须在武汉24个商场、5条商业步行街、1个大型购物广场中,拥有8家以上店铺(或专柜),或在湖北二、三线城市拥有32个以上店铺。结果,入围海选的220个服饰品牌中,汉派女装仅7家,曾经畅销的汉派如青春、雅琪、艾丝、菲欧娜已不见踪影。

    太和集团董事长助理张玲透露,各大商场一般根据楼层、位置的坪效基数(即每坪面积产出的营业额)、专柜面积、总体销售增长率要求,确定其销量目标。武广是全国坪效最高的商场。2009年,太和在武广的坪效是每平米3000~4000元/月,全年为400~500万。

    危中寻机,师夷长技、抱团作战

    鸿华服饰执行总经理向小鹰说,武广“清退门”并非意味着本地商场瞧不起本地品牌,而是汉派服装自身存在问题:没有国际化营销概念,缺乏品牌文化;款式老套,老板们缺乏长远眼光,与巴黎、米兰等时尚之都的距离似乎隔了几个时代,没有顶尖的设计师操盘,服装缺乏高贵感,版式待改进。

    昨天,钢花小学傅老师在武广花2520元买了一件韩国Insatin大衣,她说从不买汉派,因为“不显身材”。这似乎印证了向小鹰的看法。

    SBO是去年被清退的汉派之一,武汉市港森新惠制衣公司负责人汤博惠说,SBO被请出,感到“蛮伤心”。

    “汉派服装如果在家门口就没有一个展示空间,怎么去外地占领市场?”汤博惠认为,武广清退之举是对武汉服装的歧视,会对服装制造产业造成严重打击。SBO在外地广受客户认可,最近有商家来电询问“为何卖得这么好,却在武广撤柜”,公司只好解释是主动性调整。

    汤博惠表示,她仍有信心做大SBO品牌,但吁请本地商家能开辟宣传窗口。她还说,杭州、深圳等地服装品牌的崛起,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武汉品牌服装制造业已到了“奄奄一息的边缘”,也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

    其他一些被清退的厂家负责人婉拒了记者采访。

    据悉,部分汉派服企曾就撤柜一事向市政府反映。市府专题研究后认为:政府支持地方产业发展,但欢迎自由竞争,不能搞保护主义,对企业行为只能协调,不便干预。

    太和集团张玲认为,从前做服装流行“暴款”,厂家靠一款新颖的服装暴赚,但现在更强调生活体验,通过服装承载特定的生活方式,给消费者带来身份认定和心理满足,当前很多汉派服企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原汉派女装面料供应商、湖北衍生投资公司董事长张化冰认为,汉派从20年前的辉煌到今日的窘境,至少有两大原因:一是部分老板“小富即安”,至今未催生出一家上市公司;二是汉派服企像“一篓没有捆扎的大闸蟹”,各自为战,相互掐架,今后应抱团应对国内外品牌的冲击。

    外来品牌杀到家门口,汉派被残酷地挤出市场,李群宝认为这未必是坏事。武汉服装商会曾挑选了海尔曼斯、劲草两家在汉畅销的品牌,组织30多家武汉服企去取经。海尔曼斯军事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劲草40多人庞大设计团队让他们深感震撼。“舒美珍子”董事长易爱珍当即表示,要按现代企业方向治理公司,向国内一流水平看齐。

    汉派服装呈现两极发展

    被集体清退,一些汉派老板觉得脸上无光。李群宝的看法却不一样,“如果武汉大学录取的武汉学生少了,你能说武汉年轻人素质变低了吗?”他认为,主攻冬装市场的汉派女装,在东北、西北市场仍居主力位置。因为害怕家门口被抄版,主力品牌好的款式大部分在长江以北亮相,好多根本未在汉露面,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在武汉市场的竞争力。

    李群宝坦言,汉派服装主要定位于中低档市场。企业营销网络要多元化,不能只盯一线城市,也要更多向二三线城市发展。一些企业正积极发展代理商、建立专卖店等自营渠道。红人集团董事长黄辉曾表示,计划在全国一线城市开300家专卖店。

    而太和集团张玲透露,太和近期正在开发休闲、优雅、摩登性感类系列产品,并物色新的形象代言人,发展100家年销售额过百万的直营店,争做中国女装界NO.1。

    显然,汉派服装实际上呈现出两极发展的态势。  来源:中国服装网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