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甩货现象,行业权威人士陈思认为,甩货帮的营销方式确实能为他们带来收益,但并非主流经营风向标。时间久了,往往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他认为,其他投资者不要跟风借鉴效仿,做商业经营还是要注重打造长期品牌效应,短暂的成功与瞬间的财富并不代表它能成为行业的标杆,诚信经营用品牌铸就价值才是经营之道。
对此,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副研究员宗守运表示,常以挥泪甩卖、清仓处理为噱头经营的现象的确存在。对消费者而言,这种宣传涉嫌虚假宣传,一旦转项经营倒闭,产品出现问题,将无 ,消费者请谨记购物需货比三家,并在购物之后索要发票以便维权。
跳楼价、卖血价、清仓甩卖、转项经营、房租到期,服装一件不留……逛街的人经常可以在一些专卖店门前看见这样的促销字样。不过,按照常人的理解清仓通常意味倒闭或转项,但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部分店面一直都在“清仓”,生意却十分红火,货源也相当充足,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总有清不完的货呢?
“他们看上去好像挺凄惨的,可这银子一年真是不少赚啊。”近日,一位知情的业内人士向笔者透露,这些“甩货”商家多数来自南方,贱卖服装其实就是营销上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清仓。他们在外人眼中被誉为服装商家,业内人称其为“甩货帮”,干得好的,年赚百万不成问题。那么,他们是靠什么赚钱的呢?近日,笔者进行了多方走访和探寻。
制造甩卖气氛强调赔本清仓处理
“哎,我说老公,这都过完年了,这家服装店怎么还在甩卖处理啊?在我印象中这个店促销好像都有半年时间了,进去看看。”9日,长春某广告公司职员胡雪丽和男友逛街时无意中看到了半年前自己逛过的服装店,出于好奇的她拉着老公进入店中。屋内狼藉的气氛一如从前,唯一感到不能理解的是店内的服装不但没有减少,款式样式时尚入流的大量服饰却挂的满屋都是,服务员更是大声地吆喝着“房租到期,全场服饰一律低价处理”。这让胡雪丽有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有此经历的并非胡雪丽一人。今年35岁的刘丹称得上是一名十足的扫街族,每到周末大大小小商场、百货、专卖店、路边的地摊全都不放过,遇上打折促销、店庆让利一类的活动,更是第一时间准时出击。凭着长时间的购物经验,她对个别商家的习惯性促销有了一丝怀疑。
“每天都在清仓处理、跳楼价抛售,而且买货都集中在几类产品身上例如服装、鞋帽,再大的店铺两个月也卖完了,可这些商家却越卖越兴奋,收钱的老板手里赚着大把的钞票,不但没有苦恼与忧愁的表情,相反脸上经常堆满笑容。”她用怀疑的口气对笔者说,看店内服务员的敬业精神真是让人觉得奇怪,一个即将倒闭或转项经营的商家,大家工作的格外卖力,难道这背后有什么别的原因?
通过数日的调查走访,笔者得到了答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服装业内人士坦言,因转项经营或者受资金链困扰,经营不畅被迫清仓甩货商家确实在现实商战中存在。但在服装等领域,长期促销的商家并非源于上述原因,以促销的名义赚钱才是真正的动机。甚至有不少专卖店的店员托人找关系一心向往到“甩货店”工作,原因很简单,工资多提成丰厚,每个月的平均收入要高于同类从业者1000-2000元。至于进货,他们都有专业的仓库,物流车天天来发货,就算局外人也能想到,人家根本没有解体散伙的意思,甩货制造的只是荒凉的气氛,相对而言的低价引来无数消费者“抢货”,以量取胜营销模式,让不少商家品尝到了甜头,到头来吃亏的是促销力度较小的同类商家。
笔者在长春商业集中区和服装集散地走访时发现,跳楼价、卖血价、清仓甩卖、转项经营、房租到期为噱头促销经营的商家比比皆是,尽管销售区域和价位略有差别,但地点的选择、客流量等因素成重要考量标准,甩卖式标准狼藉场景也是典型的特色。
服装反季卖进货价格低廉
即将倒闭或是转项经营得商家为什么依然正常进货?估计大都数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另类的经营方式根本就不符合常理,用业内人士的视角来看,简直是经营上的大忌,这是“飞蛾扑火式”疯狂经营模式,弄不好不但回笼不了有限的资金,很有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
通过业内的人士介绍,笔者以新入行者的身份联系上了一位长期定向为“甩货帮”提供物流的服务的货车司机刘晓东(化名),他的一席话揭开了问题背后的玄机。
“啥清仓甩卖,都是销售的路子。东北的商业还是比较落后,南方这手法连小孩子都不相信了,我整天给卖服装的配货,与其它商家相比,这种以甩货方式经营的商家上货量远远大于其它经营者,最好的时候就是春秋换季期间,廉价的T恤都用挂车拉,要货的都是这些商家,他们一年都不少赚,学生往往是最大的消费者。”
“卖个服装再好能赚多少钱啊?进货多的不都走物流吗?这有什么稀奇的?”笔者问。
“一看你做这行的时间就不长,多数店面为了长期信誉,都是小批量精品进货,很少走物流,多数为外购自带,交通工具以火车或客车托运为主。我都搞了8年运输了,谁给我吃饭钱我心里还没数。”说话间,刘晓东从货车驾驶室内取出一个无皮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送货人的地址、姓名和联系方式,基本都是经营甩货的商家。
他对笔者说,长春配货的最多,九台、双阳也不少,你来之前还有要配货的,看这样明天又得出发了,不过还好,给这些“货主”配货,都在东三省内部完成,黑龙江和辽宁的批发市场基本就能满足供货需求了,个别时候也到温州和南京,那里货源相对便宜些,干这生意的都是外地人,账算的一个比一个精。
冯桂银从安徽来长春已经有5年时间了,这期间她一直在老乡开的服装店内工作,该店的经营模式也以甩货经营为主,直到今年年初由于怀孕,才放弃了收入颇丰的工作在家待产。
用她的话讲所谓的甩货帮多数为外地人,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人居多。
“一分钱一分货,哪有那么多便宜的服装卖给你。”冯桂银说,其实都是手段罢了,销售有学问,其实上货更有学问甩货有技巧,专卖反季货也是特色手段,理由简单应季服装进货成本高而反季货价格则要低得很。
冯桂银举例子说:“在冬季的东北地区,促销售价38元、48元的T恤或男款衬衫,进价最多都不到10元,新货到家的时候,标价都会象征性地高一些,基本都过百,由于季节的缘故很少有人过问,几天过后价格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印象,我们就降价销售,消费者图便宜抢购就不足为奇了。”
她告诉笔者,从事甩货行业收入不容小觑,她的老板在辽宁省的沈阳、锦州、营口,吉林省的长春、松原、白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鸡西、鹤岗都有实体店。
“别看规模不大,每年总收入都有100多万,这些还是除去租金、人员工资、纳税过后的收入。”
冯桂银说,在别人眼里这就是个普通不过的零售业,可钱真的不少赚。来源:东亚经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