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正值第二届“常熟服装城杯”中国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启动两个月之时,大赛组委会巡讲团带领首届大赛银奖获奖选手马鞍钢深入北京服装学院、浙江理工大学、上海东华大学等中国著名服装设计院校,展开为期半个月的大赛路演宣传活动。
据了解,由中国服装协会和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政府主办、《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和江苏•常熟服装城管理委员会承办的中国第一个总奖金高达百万大奖设计大赛——首届“常熟服装城杯”中国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在2009年5月23日闭幕于北京,与此同时,金、银、铜获奖选手顿时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他们当中多数是院校刚毕业的学生。
为此,第二届大赛启动后,大赛组委会专门组织了针对全国重点院校的大赛巡讲活动,旨在为在校师生推荐本次活动,并且答疑解惑。据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为了提升中国服装设计创新产业原动力,培养和输送服装设计人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各地方政府出力出资举办各种大赛,把这些大赛打造成了年轻人才走向成功的舞台和实现梦想的平台。我们这次巡讲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邀请首届大赛获奖选手分享参赛经验,因为首届大赛多数获奖选手是院校刚毕业的学生,而他们的获奖经验是各院校学子最渴望了解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想鼓励服装设计院校的学生把握住本次休闲装大奖赛的机会。”
针对各院校学弟学妹们的众多问题,本次大赛组委会成员主要选择以下三方面进行分享。
如何选择有价值大赛?
目前多种多样的服装设计大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赛事,学子们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对此,组委会建议:第一,要看赛事主办方是否有权威性。权威性决定了获奖证书的认可度和含金量,它将成为莘莘学子职业生涯发展的“敲门砖”,因此决定着参赛价值。第二,要看奖金和奖励回报。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一定要选择回报高的大赛,诱人的回报确实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或帮助大家实现愿望。
本次巡讲,组委会邀请了上届大赛银奖得主马鞍钢回到母校浙江理工大学介绍参赛经验。
马鞍钢参加首届大赛时还是一名正在拼命找工作的大四学生,获得银奖后,他立即接到一位担任大赛评委的著名设计师的电话,推荐他去某公司工作。不仅如此,在应聘许多公司的过程中也由于获得银奖证书,他成为众多竞聘者中的最佳候选者。面对众多工作机会,理智的小马希望能深入企业“沉”几年,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目前,小马已经是杭州一家著名品牌的设计师,负责协助设计总监开展该品牌男装的设计研发工作。
如何从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
如果决定了参加一项赛事,那么就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当然,“入围”是每位参赛选手要过的第一关,也是重要的一关,如何才能提高作品入围机会的呢?马鞍钢分析到:
第一,作品要紧扣主题;第二,效果图要突出亮点;第三,创作过程主线要理清。他解释说:“首届大赛主题是‘炫•乐’,根据对这个主题理解,我和同学共同创作了名字叫《炫丽几何》的作品,灵感来源于有摩登感的房屋建筑,我们想通过几何形体多体面的转折来追求一种炫丽的、时髦的、又富于创意的新休闲主义,这样不仅体现了大赛提倡的炫生活的理念,而且与大赛主题吻合。
所以作品要入围,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紧扣大赛设计主题。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大家一定要理清自己的主线,也就是我们专业课学的,想清楚自己要用的元素,想清楚自己要用的手段,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目的。”
如何在决赛中调整最佳心态?
作品入围后,选手要面对的将是更加紧张而激烈的决赛了。那么如何在决赛中调整心态,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马鞍钢说,尽管自己参赛时从始至终都很辛苦,但是心态上很放松。他坦言:“不要太看重结果,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要认真做好每一步,全身心投入到作品创作过程,去体验参赛过程带来的收获。这样,结果会超出你的想象。”
当谈到自己站到领奖台上那一刻时,他激动地说:“当无数闪光灯出现在我面前,我才真的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设计师,甚至是一个明星,是全场瞩目的焦点。那种心里无限的成功感和荣耀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相信这是我永生难忘的。”
大赛组委会也向学生们介绍了其他上届获奖选手的发展现状:金奖得主周薇薇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工作,现在著名企业红豆实习;铜奖得主王培娜,不仅通过参赛锻炼了实践能力,她本人还首次在2009年11月份登上了中国国际时装周舞台,并且获得了“中国十佳设计师”的荣誉称号。而另一名铜奖得主陈旭辉通过大赛交到很多业界朋友,对其男装设计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并且用奖金提前实现了自己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购房的梦想……
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走在实现人生梦想的路上。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表示,殷切希望获奖选手今后的发展中无愧于大赛的“精英”二字,并通过“常熟服装城杯”中国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踏上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