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
来源:
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6-12-20 潮流指数:3121 发布人:品牌服饰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目前,从业人员已达到2300多万人,产业用纺织品也已界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可见,要实现“从世界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为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教育部纺织服装行业指导委员会在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撰了《纺织服装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系统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对纺织服装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影响,及其对纺织服装类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及职业教育现状
过去几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总体处于“调结构、稳增长”的阶段,行业总体发展平稳,部分指标稳中有升。就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一是虽然目前扩大内销仍是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手段,但未来必然步入一种以高科技为支撑、创新为动力、高附加值为目标、内外销一体的综合发展的新常态;二是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三是目前我国纺织产业整体有从东向西转移的趋势。
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规模布局的调研显示,近三年来,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是中职学校中开设数量最多的专业;高职院校中开设服装设计专业最多,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染整技术等专业开设的也较多。同时,对纺织服装类重点专业就业情况的调研显示,各重点专业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以中型以上企业为主;近三年纺织类专业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8%左右,大部分专业薪酬水平维持在2500-3000元区间;近三年服装类专业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7%左右,就业初期薪酬在2500元左右。
纺织服装行业人力资源状况及需求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人力资源的现状,从文化层次来看,初中及以下人才占到总人数的83.3%,纺织服装企业近三年录用的毕业生中,中高职毕业生比重最大,占到总量的78%,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相对较少,这说明纺织业转型过程中,人才短缺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力短缺,上升为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调。从薪资水平来看,纺织类企业中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染整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有40%以上的企业月薪资可达到3500元以上;服装类企业中薪酬最高的是服装陈列与展示专业毕业生,70%以上的企业给出的月薪资待遇在3500元以上。
调查显示,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中大型企业较少,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占到总量的90%以上,“设计师”和“熟练工”是这些企业最缺乏的人才,生产与贸易结合、设计与管理结合的复合人才则更为紧缺。其中,纺织企业大量紧缺的还是基层操作人员,占需求人员总数的47%,接下来紧缺的依次是生产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服装企业则对制版师和工艺技师等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最大,占比5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企业普遍要求新进毕业生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外,还要具有职业稳定性,具备基本的职业文化素养,对企业诚信、忠诚,同时具有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因为这类人员的可塑性强、有发展空间,并且用得上、留得住。
对纺织类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包括职业院校、企业、学生及家长、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政府,根据以上调研,报告从各方的独特视角出发,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也给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
第一,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未来纺织工业吸纳就业的总趋势是高工资、高创造力,面对纺织业转型人才需要的紧迫性,纺织服装类职业院校应顺应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趋势,在专业设置及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上与之相适应,做精现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服装制版与工艺等技术类专业,重点发展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设计类专业及服装营销与管理、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等终端贸易类专业。
第二,满足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专业建设要适应区域产业集群的特点,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的产业特点,凝练本地区专业的特色,实现同校各类专业的错位发展,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同时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精心培育重点专业,构建相应专业群。
第三,加强专业设置与新兴产业的对接和融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将是改变纺织产业未来的重要方式,因此专业建设除了要关注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还要把握住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推动移动互联网与纺织服装制造业结合,加快纺织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议结合“互联网+”的需求,新增“纺织电子商务”专业。
第四,校企合作共建,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深入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施“校企共育、能力递进、技能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集“教学、生产、研发、培训”于一体的具有较强服务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一支“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研发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与评价反馈体系。比如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与工艺、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因需求较大,毕业生就业率稳定,未来这些专业还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各校需稳定规模,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服装营销与管理专业是产业链的终端,是服务型行业,就业率高、薪酬高,正不断被人们认可,在未来的几年该专业人才需求将持续增大,建议可联合大型自主品牌企业开展“订单培养”。
第五,加快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目前,纺织服装企业录用的主要为中高职毕业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人才结构与内涵要求也会随之改变,实用型人才的高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可在维持现有中高职招生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方式,参照职业层级标准和职业教育分级标准,探索“职业道德+知识+技能”的入学考核体系,建立职业教育融通的入学选拔机制。中职生或在职工人通过高级工应知、应会考核,经德育评定推荐可直接进入应用型本科学习。借助纺织服装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技能竞赛决赛获一等奖的职工和学生,可获得技师证书,并可直接推荐升入高一级院校学习。
第六,政校企多方联动,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等多部门的多方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企业在专业设置与布局中的主导作用和资源优势。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就业对口率、就业率、评估认证结果等作为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并定期对专业办学水平进行认证、评估和检查,对人才培养定位明显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本省平均专业水平的专业,及时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同时,把专业评价结果作为职业院校申请省级教育重大项目、核定年度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促使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