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服装定制发展思路和目标
来源:
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6-12-08 潮流指数:1302 发布人:品牌服饰
工信部在正式发布《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我国智能制造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指引推进重点和路径。
智能制造“十三五”服装定制
中国制造的智能升级,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就在昨天,首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开幕现场,工信部在正式发布《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我国智能制造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指引推进重点和路径。
智能制造升级“两步走”
《规划》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说:“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明确十大任务打造制造业新优势
具体来看,《规划》明确了十大任务,包括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以及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规划》还提出,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
李东说:“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内“华丽转身”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认为,《规划》的出台将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带来了强劲的推力。
刘瑞说:“中国在紧锣密鼓的部署“智能制造”,推进制造业的升级。这次工信部在智能制造的博览会上发布的《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是中国在制造业升级方面的具体设计和步骤。这样的设计分两步走,目标是达到国际的领先水平,改变过去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期待中国的制造业能够在未来10年内华丽转身。”
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在品牌塑造、创新能力等方面,我国仍然与其他先进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数据显示:欧美地区11月的制造业活动展现出旺盛活力,美国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为2015年3月以来最高,欧元区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触及34个月高点。欧美等国都在积极尝试技术革新,振兴制造业。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制造应当如何应对?
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占领新工业技术制高点
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推行高端制造业回归本土战略,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优势,占领新工业技术制高点。新当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在竞选时,也打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牌子。
不过,这些战略的成效还有待观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美国制造业就业仍然比2007年底低一成。目前,制造业产值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重约12%。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认为,发达国家要让制造业回流并不容易。
蔡洪平说:“整个目前全球的高端制造业都有一个生产链,郭台铭曾经想过把手机搬到印度去,没用,两千多个零部件还在中国生产。如果生产链在中国,市场在中国,它搬回去生产还得运回来,企业家不会选择这样的。”
尽管如此,美国制造依然有很多比较优势,比如,在电子消费品行业制造上拥有主导地位;在航空制造业上也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美国力图通过“新工业革命”重新占据制造业制高点的雄心,更值得关注。
美国高通高级研发总监侯纪磊认为,美国的不少企业很注重原始创新能力,中美可以加强合作,协同创新。
侯纪磊说:“高通作为一个设计企业,可以更多地影响到制造环节的一些工艺的改善和提高。通过这样一个协同的角度,提高竞争力。”
德国“工业4.0”战略提升实体制造业
相比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战略更重视实体制造业的提升,建造智能工厂。德国卡尔蔡司中国区总裁Foerst表示,德国的创新能力是长期逐步建立起来的,这不仅归功于完备的职业教育,公司内部持续的培训,还依靠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
Foerst指出,德国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有许多商业巨头,还在于它有很多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会与研究机构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将研发成果迅速转变为产品。
推动网络信息与工业制造技术紧密结合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欧美经验值得借鉴,当然,这必须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同时借鉴美、德经验,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紧密结合。
李毅中说:“我们的制造企业把智能控制与制造作业融为一体,不仅要保持企业脉络的畅通和大脑的机敏,而且要重视提升装备的精良和人员的素质,把信息网与供应链、销售网融合起来,从而形成优良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产业链。”
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不到20%。今后一段时间里,传统制造业依然会是整个制造业发展和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力量。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巡视员辛仁周说,通过技术创新,保持和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非常关键。
辛仁周说:“现在实际上传统产业应用着大量的高新技术,纺织、印染等等,是高新技术和机器产业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产业过去都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实现大批量、自动生产线,今后应该充分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小批量柔性化生产。”
以服装制造为主的青岛民营企业红领集团,就摸索出一条工业化订制之路,也就是说,个性化订制也能搞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张代理说:“原来我们的订制都是裁缝店、作坊来订制,那个满足不了大众。我们现在的订制,用一百年前福特发明的生产线,是用工业化的手段来生产。那个效率非常高,提升了90%以上的效率。”
央广经济时评:中国制造“走出去”是并购不是购物
中国积极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对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新工艺等的需求大幅上升。要满足这个需求,无外乎两个途径: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消化国外优质资源。而通过海外并购,正是吸收消化国外优质资源的主要形式之一。
继2015年中国海外并购创纪录之后,2016年更是风起云涌。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际交易额674亿美元,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其中,制造业领域并购项目和金额最多。
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已形成燎原之势。有人形容,一些中国制造企业就像跨境“买买买”的“剁手族”,出手豪放,有数量、有速度。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企业热衷于从实业建设投向资本运作,认为靠资本盈利必定比实业快速得多。
如果从个别企业短期赚快钱的角度看,一些并购无可厚非。但是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长远利益来说,只把并购当成购物,当成资本的交易,就失之浅薄,甚至有隐患了。商务部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企业的海外项目只有13%处于盈利可观状态,63%处于非盈利或亏损。其中当然有社会文化差异、政治环境不稳等客观原因,但很大一部分与盲目并购有关。有的企业并购完成后,不善管理或者疏于管理;有的企业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到的只是一个空壳,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技术专利等较难在财务数据中反应出来的重要资源,被悄悄转出了。
因此,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绝不像购物这么简单。未来的并购,只有不断实现技术的对接、管理的对接、市场的对接和文化的对接,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真正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