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界有一句戏言:“我们与农民一样靠天吃饭!”对于防寒服饰等季节性产品而言,更是如此。前两年,“暖冬”让防寒服生产企业损失惨重,这个冬天,冷风又吹热了“暖经济”。可见,在这样的一个寒冬季节可以让成千上万家企业获益,反之,也可以使大量企业关门大吉。
那么,能不能将“靠天吃饭”变为“用天吃饭”?
经济学界有“一度效应”之说,也就是气温发生1℃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较大改变。据资料记载,气象经济学中还有一条“德尔菲定律”,即企业在气象上投入1元钱,就有可能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即1∶98。气象与经济的联系已越来越紧密。
因此,对服装界来说,企业或行业组织应当建立一套预警机制,提醒企业注意气候变化可能给行业或市场带来的影响,使企业能极早在产品结构方面作出调整,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谈到如何尽量消除气候变化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品牌战略专家谢晓军提供了四点建议:
一是根据历年气候变化特点,在产品研发上要在每季产品类别上有所侧重,根据是否有暖冬现象、雨水是否过多、夏季天数是否延长等考虑相应产品比例调整。
二应根据气候变化引起顾客消费习惯的变化,更加注重人性化、舒适化的设计理念,如服装增加更多功能性的要求,如吸湿、排汗或防风防水等。
三要建立全国各地主力市场历年来气候气温变化的信息资料,进行预警作业,如根据南北差异进行产品上市波段的应季调整——北方初秋时忽冷忽热,企业要提前把秋季产品备好上市。
最后,在倡导环保、生态的经营理念上,要从企业自身做起,在生产、包装、销售等各环节尽量使用环保、健康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
谢晓军还指出,近年来波司登等羽绒服装领军企业的突破性尝试也值得借鉴:一是加强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设计研发能力,给更多高端成衣品牌代工生产;二是加强自身产品的多元化多品牌化,提前做好结构调整应对产品的差异化。 来源:服装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