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漆的牌匾、生锈的铁门、破碎的窗户、杂草丛生的厂区,兴城市沙后所镇的永成毛皮有限公司已经停产多年,并且看起来将继续沉寂下去,但现在有人想改变这个厂的命运。
“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焕然一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印染厂。”王绍伟兴奋地介绍,“我们目前准备先上印花厂,设备都已经从台湾定了。”
王绍伟是兴城市辉煌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前,他与另外几位泳装公司老板联合收购了永成皮毛公司,计划将其改造为一家印染厂。
孤独的泳装企业
兴城泳装产业兴起于80年代。
“改革开放后,一些人在南方的泳装厂打工,没过几年就回来自己干了,我们这里有条件。”说起泳装,兴城市沙后所镇赵镇长如此表示。
赵镇长口中的“条件”,指的是兴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兴城市濒临渤海,南接山海关,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西部起点。
像其他沿海地区一样,连带效应很快在兴城显现出来,来料加工的泳装作坊逐渐在兴城的众多村镇里涌现出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再用“作坊”来称呼有些企业已经不合适。
兴城泳装行业协会会长、德容制衣董事长李海峰的母亲,便是兴城第一批做泳装的人。如今,德容有员工700余人,年产成衣250余万件,产值9500余万元,成为兴城泳装行业的领军企业。类似的还有英华泳业,经过一代人的打拼,如今英华泳业拥有工人120余人,外协工厂10余家,年产量150万件,产值4000余万元。
在规模企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小加工厂诞生了。
鸿运鑫服装厂外表看起来像是一家大型四合院,20余名工人与布料将车间塞得满满的。老板告诉笔者,她与丈夫从事泳装行业7、8年,“近两年才自己干”,“现在接一些大厂的单子,另外还在自己做内销的牌子。产值超过100万。”
李海峰告诉笔者,曾经有个人在他公司工作了3年,之后出来自己单干,才1年,现在的年产值已经达到500万。
随着的泳装企业逐渐增多,带动了泳装内衬、罩杯、包装、印染以及商标印刷等辅料企业的发展。兴城泳装产业集群就这样自然形成了。
葫芦岛市政府副市长石文光表示,目前,兴城市泳装行业共有生产企业163户,泳装辅料生产企业近30户,全部为民营或合资企业,年产值30多亿元,年产量可达到近亿件,年出口创汇近1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
事实上,兴城泳装在国内市场占有30%以上的份额,成为和浙江义乌、福建晋江齐名的国内三大泳装生产基地之一。2010年,兴城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泳装名城”称号。
然而与义乌、晋江相比,兴城当地的泳装产业链并不完整。兴城泳装业所需的材料,均从南方引进。更令人头疼的是,兴城只有一家印染厂,且设备落后。
因此兴城相关企业的情况是:从南方进纱,生产出布料运到南方印染,然后再运回销售。而这一系列的运输成本,最终将会在泳装企业的产品上体现出来。
雅诺琪织造有限公司是兴城一家生产泳装内衬的企业,老板李先生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在兴城印染价格是5000/吨,南方是3200/吨,我刨去1500的运费,还能省下300块,并且质量还好。”
辅料市场的缺失也让众多中小企业泳装感到不便。
兴城市宏达体育用品公司总经理刘春雨对此感到很无奈,“本地不产面辅料,我们接了单,首先要选面辅料,但面辅料从南方运来时间长,有时候面料到货,辅料不到,有时候又情况相反,这让我们的交货周期吃紧。另外在面辅料运输过程中,损坏也十分严重。印花环节也不太好,本地那家印花厂设备老,质量不好。”
不过她又乐观地表示,“最近本地几家大企业合资收购了一家皮毛厂,要建印染厂,以后的情况就会好了。”
王绍伟等人筹划建立的印染厂同样让李老板很兴奋,他相信只要打破一家垄断的情况,价格就能降下了,“对我当然有好处,但对大家也有好处。”
这正是王绍伟等人的目的。“我们建印染厂,不仅仅对我们自己的企业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兴城泳装产业链的一个延伸,让大家受益。”据他介绍,皮毛公司有齐全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能力是2000吨/天,完全能适应印染厂的污水处理需求,而这,正是他们所看重的。
别样的用工荒
然而,相较于产业链的完善,兴城泳装业还面临着更为急迫的问题。
海润制衣是家成立4年的中型企业。笔者看到,偌大的厂房里只有十几名工人在工作,显得过于宽敞。老板李先生无奈地对笔者表示,“我这厂房将近3000平米,高峰时有工人200余个,现在只有40多个。”说到这他显得有些气急败坏,“去年还有70多人,一过完年,被挖走30多个。”
凯瑞达泳业公司负责人与李老板有着相同的感受,“我这里有100多工人,年后也被挖走了一些,现在设备空着30台左右,招不上工人,只能将单子放给外协厂来做。”
据了解,兴城泳装企业员工多为附近村镇的农民,因此每家企业都配有专车接送,农忙时还要放假。如今,兴城泳装行业员工平均工资已经超过2000元,但企业仍普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缺工问题,某些缺工严重企业的设备空置率达到50%,2/3的产能要靠外协加工厂完成。
在一些企业主眼中,大量分布在各个村镇的加工点阻碍了工人“走出来”。然而加工点也同样面临着人员不足的问题。一名小老板的话虽然夸张,却也能反映出问题,“现在工人比我这个老板要牛,一不开心,就不来上班,你要开除了他,他5分钟不到就能找到新工作。”
李海峰告诉笔者,“缺少外来工是造成如今兴城泳装行业‘劳方市场’的主要原因,而企业之间的挖人行为又过快地提高了兴城泳装行业的用工成本,如此恶性循环,兴城泳装将裹足不前。”
鉴于此原因,很多企业自建了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用以吸纳外来工。但效果却不明显,兴城市泳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忠保告诉笔者,“兴城整体品牌没有打出去,企业到外地招工根本招不到,人家只知道广东、福建、江浙,不相信兴城也有服装厂,工资能给那么高。”
越来越多的企业准备到更偏远地区招工,但这个方法是否有效,谁都说不准。而英华泳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考虑到外地建厂,将工厂建到员工的家门口,以解决员工不足的问题。
事实上,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提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东南沿海服装产业集群已经开始向内陆劳务输出地区转移,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将生产环节移往内陆,看重的不仅仅是内陆省份的土地、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用工问题。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兴城的对手,不是广东、福建、江浙等地区,而是安徽、河南等服装产业承接地。
新兴产业的突围之路
“兴城泳装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集群地,产业链不完善、缺少外来工等问题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阶段。”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冯德虎5月16-19日在兴城调研时这样说。
他认为,兴城要打出整体品牌,吸引外来工,同时立足本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走出一条与传统产业集群不同的新路子。
而兴城市泳装集群,已被葫芦岛市和兴城市两级政府列为重点支持项目。
目前,兴城市临海产业园已规划泳装产业园区,未来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域外资金,建立泳装面料、辅料生产企业,完善泳装产业链条,形成较为完整的泳装产业聚集区。同时,设立园区服务机构,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这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兴城未来将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服装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