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内新闻 » 本土服装商对抗洋品牌谋“大店制”转型

本土服装商对抗洋品牌谋“大店制”转型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09-11-04 潮流指数:1340 发布人:品牌服饰

    先是万菱汇宣布与全球最知名的西班牙服饰品牌ZARA签订协议,ZARA广州首家旗舰店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开业,接着瑞典最大的服装连锁经营商H&M、日本著名的休闲服装品牌优衣库陆续进驻中华广场、东方宝泰广场,也将开设广州最大门店。近日,全球最大的美国服装企业GAP首开“金口”,称将于2010年在中国开设首家直营店铺。随着外资时装“ ”的大举压境,中国本土服装、鞋企也逐渐感到压力纷纷筹划转型。

    调查获悉,在意识到零售终端网络对市场和资本的双重控制后,中国服装、鞋企加大对直营门店拓展的同时,近日更不约而同地向“大店”模式渗透。美特斯邦威前不久在南昌、济南开出2家5000平方米大店,中国“鞋王”百丽在广州首家一站式鞋类时尚连锁商场“人行道”也于近日开业,这家店面积达7000平方米。另外,广州本土品牌EMU转型后,1260平方米的首家全新仓储大店也即将开业。

    控制终端销售结算

    “公司转型后,第一家立体式超大型仓储式形象店正进行装修,很快就会在东方宝泰广场亮相”,广州衣妙(EMU)实业有限公司品牌经理徐林建透露,为了转型,EMU缩减原有规模,门店总量从上半年1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50多家。“2008年公司开始筹划面向全国开设大店,未来最小店铺将不会低于200平方米。”据悉,EMU明年的目标是将门店总数恢复到2007年的200家左右。

    “Me&City”是美特斯邦威去年第四季度推出的高端品牌,并邀请《越狱》男主角温特沃什·米勒代言。有知情人士透露,该品牌商务休闲男女系列与ZARA等外资品牌路线极为相似,而其发展模式也是以大店为主。近日,这一品牌的全国第6店落户广州。

    “整个‘人行道’商场的营业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囊括鞋类品牌近90个,全国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在这里基本都能找到,可以说是把知名鞋类品牌一网打尽。”百丽国际鞋类事业部有关人士透露。据悉,在今年全国新开的60多家门店中,除人行道大店外,百丽还在尝试全新概念店“mapbybelle”,第一家样板店已在东方宝泰广场开业,面积约1000平方米。

    “Zara、优衣库等服装零售商实际上是前店后厂的形式,与在百货商场设立专柜相比,服装企业自建渠道经营,可以更好地寻找到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而渠道的稳定性有利于企业对销售的控制,不用受百货商场的干扰摆布。”一位长期关注纺织业内销市场的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本土服装鞋企此前渠道多采用代理、经销商,并在百货公司设立专柜。但由于商场代为统一收银,百货商场与厂商结算和支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会产生一定数额的应收账款,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偏低,成本增加。为此,一些完成原始积累的品牌开始在这一领域挑起洗牌运动,洗牌运动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品牌设立自营门店,直接控制终端渠道销售结算。据东方宝泰常务副总经理卢广透露,该购物中心目前聚集了超过50%的品牌旗舰店,其中包括EMU、优衣库、ONLY、百丽等多个知名品牌,都是转型自营渠道。

    中国版“快时尚”模式

    除了直营网络,ZARA异军突起的秘诀就是缩短前导时间以快制胜,依靠其独特的供应链管理“快速、少量、多款”的模式成为反应速度与弹性管理方面的标杆。一位考察过ZARA西班牙总部的人士表示,ZARA从设计到挂上世界各地的专卖店只要28天。在欧洲,这个时间是12天。据悉,ZARA一年推2万多个新款,平均一天就是60个。

    中国本土服装企业如果要学习外资“快时尚”,除了网络布局还必须首先突破设计障碍。对此,徐林建表示,EMU除了部分公司设计外,其余将大量整合国内库存资源。据了解,中国出口服装鞋企的生产流程是,每年设计大约500款产品及进口部分存料,供外资企业挑选后下单生产。但外资下单的产品可能在10多个左右,余下400多个设计或生产后进入批发市场环节,或者就此搁置。

    据悉,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纺织企业出口受到较大影响,许多企业未接到订单,内销市场短时间难以打开,设计和存料库存相当严重。徐林建表示,该公司就是希望整合这些库存厂家的设计和存料,以7天为一个周期,每周期产品在300-500件,销售完后不再重新下单,而是直接到下一季产品。

    “EMU的目标是服装界的麦当劳,以仓储跑量的模式打造一种新的服装超市。”徐林建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动用了15-16人的店铺设计团队,“公司充分利用平面、高度三维立体店铺,我们的门店高柱橱窗可能达到8米,最高的服装陈列可能要拿望远镜来看。”

    服装鞋企行业的“国美、苏宁”

    然而自建渠道的拓展,无疑面临更大的成本增加。调查获悉,今年前8个月,美特斯邦威服饰在19个省市或买或租下了39处商业地产,涉及资金7.85亿元。而星期六鞋业在上月上市后,募集资本超过一半用来拓展直营门店。但中国大部分服装鞋企都是民营资本,都还未上市,缺少必要的融资渠道。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部分服装鞋企正在尝试销售分成的模式,与业主或供应商合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品牌负责人表示,这有些类似于现在的百货公司,品牌不付给业主租金,而采用扣点保底分成的形式,有些甚至与ITAT类似,借此分摊成本。不过,这些服装鞋企目前对产品采取贴牌形式,因此对产品质量控制严格,且拓展速度并不太快,应该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另一方面,转型后的大店在品牌形象和价格方面都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同时整合后的商品产品线进一步拉大,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拓宽了消费受众。据上述负责人透露,国内一家知名服装品牌之前每年销售只有几千万,转型后年销售达到10多亿元。

    据了解,本土企业目前的“大店”还只是在自己品牌范围内拓展,但值得关注的是,许多企业同时代理其他境外品牌。比如百丽“人行道”已包含90个鞋类品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个大卖场眼下搭建的很可能是鞋企行业未来“国美”、“苏宁”模式整合平台的雏形,一旦运作顺利,不排除百丽通过“人行道”以超大卖场的形式整合国内鞋类其它品牌的可能。 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