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服装城的一家品牌服饰广场看到,一家店里挂着好几款样式新颖的春装,用大大的字体标明:特价198元。由于款式新颖,价钱合适,试穿的人很多。就在一位试穿的女性质疑服装的标示牌不很规范时,店主坦言:“标示牌说明不了什么,我们有标示完整的衣服,也都是仿冒名牌做的。不要看这件衣服标示牌不怎么样,这可是在北京的大商场抄回来的版,正版要1500元多呢!”从这位店主王先生嘴里陆陆续续了解到一些服装行业的内幕。
王先生表示:在一些没有标价的服装店里,价格的随意性很大,有的服装上面标有“统一零售价”,而事实却都是虚高价格。比如,一件“建议零售价”是588元的外套,90元就能成交;一件“建议零售价”是1200元的棉袄,300元就能买到。
超高的“建议零售价”在服装市场上已经很普遍了,似乎也已经被广大的消费者和社会所默许了。市民王女士十多天前在朝阳街服装城购花了490元买了一件上衣,而这件外套标签上的建议零售价是980元。她告诉记者:“买衣服时也不会太留意这样的‘建议零售价’,像这样的服装店,标价一般都比较高,买衣服时肯定还是要看质量出价钱的。当然一些名牌衣服的标价就要正规多了。”
王先生介绍,所谓的“建议零售价”,其实就是最高价了。商品上标注的“建议零售价”,一般是商家自己印制后再放上去的,它本身就是一种商业促销手段,会在更大程度上误导消费者。特别是当一些顾客遇到一些“建议零售价”标识后不好意思叫低价的顾客,商家就会大赚一笔。
据了解,“建议零售价”最初出现时,是为了遏制商家漫天要价,规范市场价格竞争。但是,这种“建议零售价”不久就变了味,成为了商家欺骗消费者的一种手段。与一些大幅度降价、使用欺诈性的广告、采取额外的馈赠相比,它更具有隐蔽性。消费者在购买标有“建议零售价”的商品时,应该在价格上多作推敲,免受“建议零售价”的误导。来源:山西市场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