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网 » 服装资讯 » 服装市场 » 国内新闻 » 看着订单不敢接 出口纺企年关遇三难

看着订单不敢接 出口纺企年关遇三难

来源:品牌服装网 日期:2011-01-21 潮流指数:909 发布人:品牌服饰

 “好不容易棉花等原材料的价格稳了一些,人民币又升值了!”这几天,安庆一家纺织出口企业的老板胡军(化名)眉头紧皱,他看着手上的几个订单,接吧,万一汇率没有算好到时白干一场。要是不接,手上的订单已经快完工了,年后要是没有订单,怎么留住工人呢?

  一线工人严重缺乏

  “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呢,现在工人已经缺了好多,正常需要三百人的生产线,现在只有一半人在岗了,没办法,人不好招啊。”昨日,潜山县禾茂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汪洋焦急地说。“现在还不是最缺人的时候,因为很多订单都放在年后了,等到春节后,江浙等地都来我们这抢人,那时候才最煎熬。”何汪洋称。

  肥西天龙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光根也告诉记者,他们的生产线开足需要600人,现在只有200人。“缺了一半还多,生产线开工只有五成。”

  据悉,在潜山县的纺织企业,一个一线工人的工资在1500元以上,但如果是特别熟练的工人,加班之后拿到四五千元的也有不少。

  “这样的工资水平,比省内其他纺织企业都要高一些。”何汪洋称,现在一线工人工资在不断上涨,因此企业劳动力成本压力也更大。

  李光根称,除了工资水平,现在80后、 90后年轻人不愿意到一线车间工作,这种就业观是造成安徽本省制造企业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民币升值影响大

  “2010年外贸形势很好,订单比上年多了30%,却没赚到钱,棉纱价格涨一倍、人民币升值3%多,员工都要求加工资。”胡军的一句话,说出了不少外贸老板的心声。

  记者从安徽省商务厅获悉,2010年,全省进出口总值为242.8亿美元,同比增长54.8%。从业绩上来说,增长还是十分喜人,但不少老板年底一算账,没赚钱。

  “你想想啊,比如说我们去年6月份时,签下的单子是一件衣服20美元,折合人民币136元。到今年1月份结算时, 20美元只能折合131元了,一件衣服就少赚了五六块,一笔单子都上万件,我一笔单子就损失了好几万。”

  为了应对升值,胡军已经开始要求公司调整经营方式。他们现在采用的是按交货期“差别化报价”,比如半年期的订单,被细分为四档: 45天、 90天、 120天和180天,每一档的报价都不一样。

  “一般来说,超过半年的订单我们就不接了,除非在报价上我们具有绝对的优势,或者双方在汇率上有特别的约定。”李光根称,汇率的变化让国内的出口企业面临有单不敢接的尴尬。

  通胀预期迫企业转型

  “去年一年,棉布涨了50%左右,我们这些做服装加工的企业,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大幅波动,往往一批订单还没开始做,就发现因为原材料涨价我们已经亏了。”李光根感慨地说。

  羽绒服是李光根企业的重要制品,去年羽绒价格的大涨也让他多了几许压力。“提价是在所难免了,但有时候价格太高客户又不接受,因此如何给产品定价成了我们企业销售人员的难题。”

  在多重压力下,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倒下了。何汪洋告诉记者,他们潜山当地一些企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或者市场压力,在2010年已经关门了, 2011年,这种现象可能还会继续。

  “我们现在在积极开拓内销市场。”李光根称,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纺织出口企业, 2007年的人民币升值已经上了最鲜活最直观的一课,企业不能老在一个地方摔跟头,国内市场的潜力他们正在充分挖掘。

  另一家纺织企业的秘诀则是,向高端市场进军。“毕竟高端市场利润空间更多一些,不容易受到原材料和汇率等风险冲击。”对于大多数国内出口企业来说,这个方向可能是必然之路。

发表看着订单不敢接 出口纺企年关遇三难的评论
文章提到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