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闸北区临汾街道下辖的18个居委会同时参与书写一篇“绿文章”——在小区试行常设旧衣服回收点,由专业公司统一收集、分类、整理、消毒,经纤维化加工,最终制成用于加工服装、地毯、拖鞋、购物袋的纺织原料。参与试点小区的居民也有所获,凭旧衣服换家庭绿色账户积分兑取各种小礼品。
说出来吓人一跳,沪上居民家庭每年产生的废旧衣服整整有13万吨。在此之前,这些旧衣服只有两条出路:七八成新的二手衣通过民政或官办慈善渠道捐往灾区或贫困地区;剩余的则由居民自行处置,少部分堆在家里让人“生烦”,大部分被当作垃圾倾倒。
旧衣服专业化回收利用犹如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把它哺育,让它茁壮成长,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均不可小觑。
每吨旧衣服经回收利用,可转化成一吨分色棉纱,或者直接生成近一吨的无纺布。按现有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纺一吨棉纱需耗电2248度。这还远没有包括棉纱生产过程脱脂、染色、上浆、漂洗、烘干等几十道生产工序所消耗的能源、粮食、化工原料及大量的污水。若再把产业链上游计算进去,在大宗农产品植过程中,棉花是最大的农药和灌溉用水的“消耗者”……
由专业化的公司来做旧衣服的回收利用,对国家是节能、减碳、减硫、减污水排放及节约水资源的好事;对社会则增加就业岗位;对政府是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对市民则是最朴素的爱绿、护绿、添绿的直接参与,而且还是零成本参与。
可持续、科学发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既令社会心存期待,也令社会焦灼上火。当人们拉长观察镜头的焦距看待现实的发展时,看到的往往是一片模糊和朦胧,并很容易把模糊和朦胧等同于人类对自然的放肆蹂躏和毫无节制的贪占,以及自然对人类同样不留情面的报复。但当人们拉近镜头焦距再来观察现实的发展时,不经意间蓦然回首,“变化”已在灯火阑珊处……旧衣服专业化回收利用,无疑是“变化”的最新一例。我们深信,临汾街道与专业公司联手从事的旧衣服回收试点,没有人会认为这不叫“变化。
对照上海“十二五”规划建议稿,做成这件事恰系上海未来五年间要着力书写的诸多绿文章之一。与临汾街道联手做这件事的是上海缘源实业有限公司,我们希望在企业自主(市场)行为的背后,能看到“有形之手”予以明确的政策鼓励和扶持。更期待“有形之手”推动更多街道参与试点,近期力争每个区(县)选择一个街道,只有形成“试点规模”,社区、企业、政府和居民,才能共同为这篇“绿文章”先搭出一个骨架来,为最终书写覆盖全市所有街道和集镇的旧衣服回收利用“绿文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