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北口,校园依傍着风景秀丽的元大都古城遗址公园。学院始建于1959年,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改名为北京化纤工学院,1987年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归教育部和北京市共同管理,以北京市管理为主。学院现设有六系17个本科专业和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第二学士学位点,现有各类在校生7400余人,并有港、澳、台学生及外国留学生数十人。学院现有教职工707人,其中专任教师323人,有正副高级职称的170人,硕士196人,博士及博士后2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4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60余人。学院现有校园面积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66万平方米,其中服装综合大楼集图书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服装设计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科学报告厅和服装表演厅于一体,建筑面积为3.7万平方米,甚为雄伟壮观。学院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围绕服装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相融合、艺术设计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办学特色。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课程的整合及工科、艺科学生相互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动手能力。学院十分重视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近两年来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新建,使实验室的面貌焕然一新。2001年成立的北京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服装材料研究开发和评价实验室”,将学院原有的化纤、染整、助剂、服装材料和羊毛测试实验室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开发新型材料,为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建院40多年来,学院遵循“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和“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输送了15000余名毕业生。2001年底,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得到评估专家组的较高评价。学院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取得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和效益的成果。建院以来承担了重大科研项目数百项,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6项,如化纤仿毛产品开发项目获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丙纶长丝纺丝机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维 真SFY产品一条龙加工技术的开发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分形涤纶、纳米抗静电和导电纤维、超细纤维等国内外首创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艺术类专业师生获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奖项达200多项,如:“汉帛杯”国际青年设计师作品大赛金汉帛奖、第四届“新西兰羊毛启发杯”服装设计大赛金奖、CCTV中国服装设计电视大赛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雅致中华”服装设计大赛金奖、“中华杯”、“益鑫泰杯”国际青年设计大赛金奖银奖、国际轩尼诗标志创意大赛国内一等奖、戴比尔斯中国钻饰设计一等奖、中国珠宝首饰设计钻石组和珍珠组一等奖、广告金犊奖大陆金奖等。学院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合作办学的新路子。1998年与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意向书,创建了服装设计师创业园;2001年与北京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同公司所属的一些服装企业建立起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2002年与山东省科技厅签定了合作协议书等;在国际与地区间,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学生活动和师资培训等形式,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丹麦及港台地区的许多高校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并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师罗卡布.奇伯特˙卡布奇、雷纳托˙巴莱斯特朗、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彭定中、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化纤专家清水二郎、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杨国荣、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季国标院士、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等均被聘为学院兼职或名誉教授。意大利卓凡尼˙华伦天奴公司、美国PLAYBOY公司、香港预发集团公司等海内外企业在我院设立了多项奖学、奖教金。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北京服装学院以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并以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